盛夏时节,走进甘肃省正宁县山河镇董庄村,青砖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,文化广场上孩童嬉戏、老人闲话家常,香包作坊里非遗传承人指尖翻飞……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。
正宁县山河镇董庄村新貌(正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
作为庆阳市“市级和美乡村”示范村,近年来,董庄村以党建为引领,创新构建“党建+村规民约”治理模式,走出了一条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融合的善治新路径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近年来,董庄村党支部坚持“群众事群众议”,通过入户走访、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,围绕环境整治、孝老爱亲等议题修订村规民约,条款涵盖“垃圾不落地”“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”等通俗内容,通过宣传栏、微信群广泛传播。村“两委”班子带头宣讲,党员示范践行,村民自发维护环境、调解矛盾,形成“大家的事大家议、大家的规矩大家守”的治理格局。村民秦积祥感慨:“过去环境差、纠纷多,现在人人守规矩,村子更和谐了。”
村干部和群众一起探讨村规民约(正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
为确保村规民约落地见效,董庄村创新设立“红黑榜”公示机制。红榜表彰孝亲模范、庭院示范户,黑榜曝光乱倒垃圾、邻里纠纷等行为。2023年以来,红榜表扬42人次,黑榜整改18件。
在党建引领下,党员先锋队成为基层治理的“红色引擎”。每逢周末,党员志愿者上门为留守老人打扫卫生、唠家常;传统节日组织集体庆生、课业辅导等活动。党员栗小华表示:“以前喊不动人,现在谁家有事都抢着帮。”这种“党员带头干、群众跟着干”的模式,营造出“有事一起干、有难一起帮”的互助氛围。今年以来,志愿者已开展孝老敬亲、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,带动200余名村民参与。
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同时,董庄村同步推进“党建+产业”双轮驱动模式。通过成立香绣阁公司整合3家个体户,带动162人从事香包产业,人均增收1.07万元;建成菌粮循环产业园,培育12个直播账号,年销农特产品超百万元。2024年吸引7名返乡人才创业,新增农家乐、文化广场等业态,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。
游客在正宁县董庄村香包刺绣基地挑选香包(正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
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,董庄村将村规民约与集体经济分红挂钩,通过“月评议、季公示、年奖励”机制形成长效治理闭环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,在建强党组织、提升治理能力与为民服务上持续发力,在提升治理能力上用劲、在为民办事服务上用情,让村规民约更接地气、产业发展更具活力。”正宁县山河镇董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科祥说。(唐小娟 李欣蓉)

关注精彩内容